close
出國的這段時間
日子過得跟以往最大的不同
倒不是在於生活在國外這一點
而是在於生活變得平凡
像是現在都會去注意菜一斤多少錢
這個肉跟那個肉誰比較貴
罐頭一次要買三罐小罐的還是一罐大罐的比較划算
跟人聊起來也會講到柴米油鹽醬醋茶
或者是如何烹調
這些事情
以前在台灣是不可能會去注意的
另外,因為在國外生活維持這些開門七件事的基本值就比較高
困難度也是,大概是在國內的三倍以上困難吧
所以相對的生活壓力也比較大
不過因為沒有其他事情要忙,所以這一加一減其實是覺得稍微舒緩一些
也因此養成了時常感謝的習慣
就連可以找到英文的購票網站
可以自己訂火車票
可以自己去旅行
都會覺得很開心而感謝神
這個在台灣的時候會覺得就是自己的事情理所當然會做
現在也因為沒有教會的事情需要做
也不用以教會聖職身份去接待或是對待任何人
所以反而是以「人」的身份對待人
去對待每個個體
當然我是盡量做到合乎神話語的教導
不過還是很難
因為畢竟我還是有脾氣的人
看待人也是
這裡有各式各樣不同的人
紅、白、黑、黃
語言不通,所以不會用聽的來判斷
看也不一定準
反而是學著用「心」來瞭解一些人
或許當人的某些感官失去作用的時候
或者是當人的某些身份不在存在時
人更會變得平凡的生活,也會變得更用「心」來生活吧
但這不就是原本應該如此嗎
因為身份是外加的,感官也是屬肉體的
「人」本身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心靈才是這個個體的根本
雖說我到現在還不是完全熟悉於這樣的生活方式
但感謝神讓我可以學習這樣的生活,跌跌撞撞也好
想起鄭牧師的話語中提到耶穌的事情
他說耶穌是最像一個「人」的樣子在生活的人
因為他不意識他彌賽亞的身份,也不意識那些等著批評他的以色列人的眼光
而是按照神的旨意去跟人生活在一起
善待被人輕蔑的罪人與妓女,成為他們的朋友
這就是以「人」的身份在生活
感謝神讓我也可以學著這樣的生活
試著回復什麼都不是的身份,按照人格對待人
雖然這看起來還只是小小的一步......................
但套句化學的用語
只要反應朝向右邊進行,又是不可逆的反應
就算反應速率極慢,總有一天可以完全只得到產物的
全站熱搜